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陈省身关于数学教育的谈话

来源:数学教育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11-1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编者按: 本文为2004年张奠宙先生对陈省身先生的采访,如今两位先生都已作古,但是他们关于数学教育的谈话,今天听来仍然是金玉良言,没有过时。陈省身先生肯定并鼓励了中国的中

编者按:本文为2004年张奠宙先生对陈省身先生的采访,如今两位先生都已作古,但是他们关于数学教育的谈话,今天听来仍然是金玉良言,没有过时。陈省身先生肯定并鼓励了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,他提醒我们不要学美国,他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,引发学生的好奇心。文章原载于《数学教学》2011年第10期,好玩的数学获授权转载,在此感谢。

采访者 | 张奠宙

受访者 | 陈省身

时 间 | 2004年

张:您 93 岁高龄,还在研究世界性的难题,您为何能做到这一点呢?

陈:我喜欢数学,也只会做数学。我不会欣赏音乐,不喜欢体育,也不太会做实验,所以只好读数学,做数学,终老一生。

张:这么说,人不可以要求得太全面,应该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才是。反过来,是不是也不应该要求每个人都学好数学呢?

陈:我想也是。钱钟书的数学很差,可是依然是大学问家。有些孩子很聪明,善于动手,又有艺术天赋,何必拿数学来苛求他呢?

张:可是,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把数学当作中小学的必修课,也是考大学的必考科目。

陈:那当然。要求人全面发展是一种理想,从多方面培养人也是对的。只是不能用一把“理想”的尺子要求所有人。中国的教育古训是“因材施教”,现在中国的教育太注重“分数”,人人用“总分”来衡量。就像旧时科举一律拿“八股文”的写作来选拔人才,不大合理。不拘一格选人才,让孩子自由地发挥才能,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。

张:大多数人懂得一些必要的数学,也是我们的目标。

陈:数学是很有意思的科学。所以我给孩子作题词:“数学好玩”。数学课要讲得孩子们有兴趣,孩子们都是有好奇心的。他们对数学本来也有好奇心,可是如若教得不好,数学讲得干巴巴的,扼杀了好奇心,数学就难了。

张:数学有时是枯燥的,例如背九九表。

陈:小孩子记忆好,背九九表也不难。中国人背诵一些重要的东西有传统,可以好好利用。所谓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做诗也会吟”,中国的数字都是单音节,九九表读起来琅琅上口。这种优势,应该发扬。

张:1989 年的 IAEP 国际数学测试中,中国大陆以 80 分的正确率在 23 个国家中排名第一。

陈:高水平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,中国学生也老拿第一。所以,中国数学教育是不错的。

张:最近以来,中国向国外的流行教育理论学习,引进了很多“后现代主义”的教育理论,结果是认为中国的数学教育很落后,美国的数学教育才是先进的。

陈:中国千万不要学习美国的数学教育。中国的数学教育在实践上肯定比美国好。事实胜于雄辩,中国好不容易有一项比美国好的数学教育成绩,为什么自己不珍惜、不总结呢?

张:美国中 小学生 的数学成绩不佳,但是美国出了很多世界一流的数学家。

陈:美国数学家很好,但是很多都是移民。美国吸引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到美国工作。至于说在美国本土产生的年轻数学家,实际上和美国的基础教育关系不大。我一直认为,好学生不是“教”出来的。只要数学环境好,好学生有自动的能力,自己可以成长。现在我们主要讨论对大多数中 小学生 的数学教育问题。

张:我也注意到杨振宁先生在 台湾 评论中国教育现状时说:“90% 的小孩,用中国传统教育较扎实……,我总觉得太把西方人的见解当成讨论的基础、焦点。”

陈:由于中国曾经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,中国人往往会有“不如外国人”的心理。我在数学上努力,就是想打破这种心态。我想证明,中国人在数学上可以做到和外国人一样好,甚至于更好。中国的数学教育在某些方面也做得很好,应该有自信,当然,自信决不是自满。

张:最近,在数学教育中强调“发现学习”和“合作学习”,您怎么看?

陈:能够发现当然好。问题是发现什么,如何发现。

张:有一堂 小学生 的关于加法、乘法交换律的教案,就要求学生自己“猜想”和“发现”交换律,并把它和“四色猜想”相比拟。“发现”之后,还举例说明交换律的日常应用:“当用很长的柄的勺子自己无法给自己喝水时,可以两个人交换地给对方喝。”

文章来源:《数学教育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jyxbzz.cn/zonghexinwen/2020/1110/418.html



上一篇:浅析高中数学素质教育
下一篇:全国数学家汇聚温州探讨未来数学教育